昌都强巴林寺(下)
所谓藏传佛教,简单的说,就是既坚持佛教的基本教理教义,又植根于西藏传统文化土壤之中,有着浓厚藏民族特色的佛教系统。藏传佛教又叫喇嘛教。
座落在西藏昌都县境内的强巴林寺,是一座有着500多年历史的古寺。
如今,它既是佛教徒进行宗教活动的地方,又是昌都地区的旅游名胜之一。
强巴林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。所谓藏传佛教,简单的说,就是既坚持佛教的基本教理教义,又植根于西藏传统文化土壤之中,有着浓厚藏民族特色的佛教系统。藏传佛教又叫喇嘛教。
藏传佛教有许多派别,其主要派别有:宁玛派、噶举派、萨迦派和格鲁派。格鲁派是藏传佛教最大的教派,它由宗喀巴创立于15世纪。到了17世纪中叶,格鲁派达赖喇嘛的称号得到了清朝皇帝的正式册封。到了17世纪下半叶,五世达赖喇嘛创立了噶丹颇章地方政权,从此便开始了西藏地区政教合一的社会制度。格鲁派从此统一了全藏并掌握了西藏的地方政权。
格鲁派的前身是藏传佛教的噶当派,噶当是藏语,其意为“佛的教诲”,噶当派的创始人是仲敦.加唯琼。1045年仲敦从阿里迎来高僧阿底夏并拜阿底夏为师。阿底夏圆寂后,仲敦兴建热振寺,并以热振寺为基础,逐渐形成噶当派。
噶当派以阿底夏的《菩提道灯论》为理论基础,强调僧人戒律,修行次序。
到了15世纪,宗喀巴以噶当派教义为基础创立了格鲁派之后,噶当派就并入了格鲁派而不再独立存在了。
格鲁派也被称为黄教,这是因为格鲁派教徒们戴的桃形尖顶帽都是黄色的。格鲁派不但对藏传佛教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,而且对西藏的统一和西藏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都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。
格鲁派创立的噶丹颇章地方政权对西藏衽政教合一的统治,从17世纪一直进行到20世纪50年代方告结束。

有人将藏传佛教的教徒称为喇嘛,这可能是因为藏传佛教也叫喇嘛教的缘故。其实将藏传佛教教徒称为喇嘛是不准确的。喇嘛一词是藏语音译,其意为“上师,教师”,指那些学问高深,可指导人们进行修习的有资历和学位的高级僧人。而普通的僧人,藏语称其为“扎巴”。真正能获得喇嘛称号的,只有达赖、班禅和其他活佛。
评论